《重慶日報》(2016年7月20日第八版)登載我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典型經驗。相關內容如下:
重慶師范大學:榜樣示范引領 讓先進典型“活起來”
近年來,重慶師范大學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榜樣示范、品牌培育和隊伍建設三個維度狠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不斷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學校育人成效不斷彰顯。
教育是靈魂喚醒靈魂的工程,基于這樣的認識,重慶師范大學堅持榜樣引領,讓先進典型“活”起來。早在2001年,重慶師范大學就舉辦了首屆大學生先進事跡報告會,迄今已連續舉辦十四屆。320名在學習研究、創業實踐、自立自強、科學創造、公益服務等方面的先進典型登上報告會講臺,他們將自己的經歷寫成鮮活、生動的成長“教材”,面向全校學生巡回宣講,近8萬學子感受著鮮活的榜樣力量。
十余年來,每年從大學生先進事跡報告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榜樣,都會通過“榜樣的力量”“立德樹人·榜樣風采”等系列德育品牌活動,深入學生班級、學生活動、學生園區中,在大型主題活動、主題班會、主題團日等平臺上發揮榜樣力量,實現朋輩互喻。
僅近三年,大學生先進事跡報告會就走出了全國勵志成長成才優秀學生典型李衛、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和重慶市第四次黨代會首位90后黨代表李露、第十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20強)丁奕然……
榜樣的力量來自周圍的同學,也來自那些始終在護航的輔導員。他們又能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什么推動作用?
據了解,重慶師范大學構建了“H+”模式,聚焦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雙線協同發展,創新培養機制、強化雙重身份、凸顯職業價值,使他們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
一方面,該校創新培養機制,堅持培養“三感”(職業認同感、從業使命感、隊伍歸屬感)、帶動“三型”(學習型、研究型、創新型)、實現“三化”(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的輔導員隊伍建設模式,并創建“學生工作·書記沙龍”“學工辦主任工作沙龍”和“新進輔導員入職沙龍”等培養項目,加強輔導員職前、職中、職后教育。
依托學科和專業發展平臺,重慶師范大學還認真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和學生事務管理等方向的分流培養,將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納入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形成輔導員“嚴進、精育、厚待、優出”的典型做法和經驗,推進輔導員隊伍從“經驗型”走向“學習型”。
另一方面,重慶師范大學還面向輔導員隊伍專門設立“輔導員教師崗”和“輔導員管理崗”,強化他們的雙重身份。值得一提的是,為彰顯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價值,增強身份認同和職業認同,該校還設立了“金牌輔導員”“優秀輔導員”“學生最喜愛的輔導員”等德馨獎,評定中更加突出輔導員的學生滿意度和育人成效。
近年來,重慶師范大學還建起輔導員名師工作室,并大力實施“輔導員青藍工程”,推進輔導員國內外訪問學者計劃,推進“立德樹人領雁計劃”,推動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發展。
相關鏈接:
http://epaper.cqrb.cn/html/cqrb/2016-07/20/008/content_140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