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6月16日9時28分訊(記者 姚輝省 何婷)近年來,機器人在工業生產、車輛駕駛、物流運輸、餐館服務及家政等多領域中推廣運用,不知不覺間就走進了人們的生活。未來社會,機器人也將成為人類親近的“伙伴”。
重慶師范大學,早已在機器人領域提前布局,成立了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機器人創新實驗室,力圖在人工智能時代,助力中國“智”造2025,并延伸至“未來教育”。
致力于機器人“零件”的創新實驗室
如今,互聯網公司似乎都在與人工智能發生“鏈接”。生活中,人臉識別技術讓冰冷的機器認識了你;“猜你喜歡”讓網購平臺記住了你的喜好,并讓你足不出戶就能購買到這些商品……
有人打趣說,如今幾個人一起聊天,如果不提互聯網+、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似乎就與時代“脫軌”了。時代的發展遠已超過普通人的“視野”,那么,究竟什么是機器人?他們的構造是什么?如何才能設計并制作出一個機器人呢?
走進重師“機器人創新實驗室”,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成品機器人。如果用放大鏡去剖析一堂重師的機器人課堂,不難發現,課程體系、教具器材、專業教師、學生成為課程中緊密相連的各部分。
與其他企事業單位的機器人不同,重慶師范大學從2014年開始,機器人創新實驗室不斷打磨并錘煉自己的機器人“零件”。
該機器人創新實驗室,致力于穩步精心地走好每一步,主要面向教育機器人實訓平臺、開源機器人研發平臺、模塊化機器人創新設計平臺、機器人工程能力訓練平臺、移動機器人開發平臺、機器人競賽包、ROS服務機器人開發平臺、工業機器人教學平臺等進行教學科研應用開發。
據了解,學習該課程的學生除了需要掌握電子技術、軟件編程、動力學、機械結構、控制技術、傳感技術、微電子等知識,還需要學習3D設計、模具加工等多方面知識。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機器人創新實驗室依托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的市級重點學科和市級教學實驗示范中心,定位于教育機器人研發及教學,圍繞“項目驅動、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思路,積極主動與學校、企業聯合,引進實際工程項目,帶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為學校、企業研發產品,為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提供廣闊的空間。
玩中學學中玩把機器人教育延伸到“未來”
玩中學,學中玩,這是重慶師范大學機器人創新實驗室“后發制人”的優勢所在。目前,14人獲全國青少年機器人技術等級考試測評師資質,1人被納入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庫并獲得“RoboMaker”智能機器人創客教師認證資質。
該校機器人創新實驗室擁有一個具有豐富項目經驗的指導教師隊伍,對學生的創新實踐、工程訓練以及各種競賽給予全方位指導。目前,學校機器人創新實驗室集“產、學、研、用”于一體,全程以體驗式教學為主,致力于培養能設計與模擬、編程與控制、總線與調試、操作及維護,以及培訓和項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應用型技術人才,為中國制造服務。
不僅如此,該機器人創新實驗室還在家庭、學校、社會合力推動機器人教育發展上下足了功夫。
自實驗室成立以來,連續承擔了重慶市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多期,每年都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機器人大賽,累計獲獎30余項;獲多項優秀指導教師獎,實驗室已獲機器人專利授權8項;軟件著作權授權16項;所研發的“青少年機器人創客教育課程體系”和“青少年機器人技術等級考試資源”已經應用到部分中小學校創客教育活動。這都是為了讓大學和小學生實現跨界對接,從而實現未來式教育,助推社會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5月,機器人創新實驗室被中國電子學會授牌為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教育基地和全國青少年機器人技術等級考試測評師培訓基地。2017年12月,被中英STEAM教育聯盟授牌為副理事長單位。
相關鏈接:華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