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至24日,2019年“抗戰文化和文學”學術研討會在重慶市沙坪壩區大學城舉行,來自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廣西、廣東、河南、河北、山東、遼寧、云南、陜西、寧夏、重慶等17個省市50余所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近90人參加。研討會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研究》編輯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重慶市抗戰文史研究基地聯合主辦,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重慶市抗戰文史研究基地承辦。
開幕式上,重慶師范大學校黨委副書記龔燕在致辭中表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2019年“抗戰文化和文學”學術研討會,將結合文化大發展的有利契機,圍繞抗戰文化與文學學術領域熱點、難點和前沿問題展開深入研討,啟迪思維、交流互鑒,相信會在理論創新、專業發展、文化傳承、人才培養等方面形成切合實際的智慧成果。
“去年差不多也是這個時候,我們在這里討論‘區域文化與文學’,并且已經是第五次討論這個問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劉勇認為,這表明重慶師范大學已經成為一個熱點與焦點問題研討的重鎮,以連續性、系列性的方式,專注從歷史到今天的重大學術問題的專題研討,對整個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問題研究,甚至對相關問題方法論與實踐論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研究》編輯部副研究員李松睿表示,此次會議所設置的議題,將會深化關于文學與文化的討論。廣西抗戰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建平指出深入開展中國人民抗戰研究的重要性,他認為研討會將在學界產生巨大影響。重慶市現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王本朝認為,抗戰文化、抗戰文學是重慶現當代文學研究的優勢、具有獨特性,應該成為未來的現當代文學研究重點。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副會長、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總結了十年來重慶的歷史文化工程建設在歷史文化研究、抗戰遺址保護、文獻檔案建設等六個方面取得的成就,介紹了四個重大研究進展。他認為,在此一重大學術攻堅的形成過程中,重慶師范大學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該校文學院為基礎創建的重慶市抗戰文史研究基地,已經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平臺。
會議主要圍繞抗戰各體文學研究、抗戰文學與區域文化研究、抗戰文學史料整理與研究等議題,分四場大會報告和兩組學術討論,展開充分研討,取得豐碩成果。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李文平認為,會議“在一定層面上展示了抗戰文化與文學研究的最新動態”。此次研討會的召開,有助于推動抗戰文化與文學研究的深化與拓展;同時對重慶地方社會文化的建設,也將會發揮出應有的積極作用。
我校文學院長期致力于抗戰文化與文學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初成立抗戰文學研究室,到2016年11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抗戰大后方文學史料數據庫建設研究”成功立項,重慶師范大學的抗戰文化和文學研究,已在我國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具有領先地位和品牌優勢,并在學界產生了較大影響。



(攝影:徐懿晴 羅倩)